小白鼠3大麻醉方式详解,助力动物实验顺利开展!

2024.12.13点击量:151

在小白鼠实验中,常常需要将动物麻醉后进行实验操作,这时,实验人员可能就会犯愁,该如何麻醉?麻醉方式如何选?麻醉剂量如何控制?本期为大家分享三种常用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,欢迎收藏。

动物麻醉,根据麻醉范围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,全身麻醉又分为吸入式麻醉和注射式麻醉。

局部麻醉

局部麻醉指通过麻醉药阻断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,而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。动物在麻醉期间能保持清醒,对重要脏器功能干扰轻微,麻醉并发症少,是一种较安全的麻醉方法。

局麻操作时,将动物固定好,首先在局部皮肤用皮头针先作皮内注射,形成橘皮样丘疹,然后换成局部麻醉长针头,由皮点进针,放射到皮点周围继续注射,直到要求麻醉区域的皮肤都浸润为止,可以根据实验操作要求的深度按照皮下、筋膜、肌肉、腹膜或骨膜的顺序,依次注射麻药,以达到麻醉神经末梢的目的。

吸入式麻醉

吸入麻醉,又称为气麻,是将挥发性或气体麻醉剂,由动物呼吸道吸入体内而产生麻醉效果,起效快,恢复也快,且麻醉的深度和维持时间易控制。大小鼠实验中常用乙醚、异氟烷等麻醉剂来气麻。

1. 乙醚

乙醚为高度易挥发性液体,被吸收后会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由于起效和维持时间短,主要用于短时间的浅麻实验,如大鼠眼眶取血等简单实验。操作时,将被乙醚浸湿的消毒脱脂棉球或纱布放入烧杯内,将实验动物放入,用塑料薄膜封口观察动物麻醉状态。若实验时间过长,可将动物固定在实验台上,将含有乙醚的棉球靠近其鼻部,保持吸入状态。

2. 异氟烷

异氟烷为无色液体,易挥发,具有轻微气味,它不会影响动物的生理指标,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日趋广泛。操作时会配专用的吸入麻醉机,混合纯氧进行麻醉,通过氧气气流使异氟烷挥发。诱导麻醉一般使用2~3%的浓度,维持使用1.5~2%的浓度。

注射式麻醉

注射麻醉常采用肌肉、腹腔、静脉注射,大小鼠实验中常用的麻醉剂有阿佛丁、氯胺酮等。不知道怎么注射,可以参考往期文章:常见6大给药方式细节要记牢。

1.阿佛丁

阿佛丁学名三溴乙醇,曾被推荐作为转基因鼠传代有关的外科手术(如胚胎移植和输精管切除术)的麻醉剂,一般配置浓度为1.2%-2.5%。大小鼠用药量为125~400mg/kg。

2. 氯胺酮

一种镇痛麻醉剂,注射后很快产生麻醉作用,使动物进入浅睡眠状态,麻醉的安全性相对较高,适用于各种表浅、短小手术麻醉及全身复合麻醉,大小鼠用药量为100~150mg/kg。

注意事项

注意给药剂量: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,以免麻醉过急造成动物死亡。除参照一般标准外,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,而且体重与所需剂量的关系也并不是绝对成正比的。一般说,衰弱和过胖的动物,其单位体重所需剂量较小。

确认动物已完全麻醉:以小鼠为例,麻醉起效时的状态为:小鼠仰卧时心跳及呼吸均匀、肌肉松弛、四肢无活动、无夹趾疼痛反射、胡须无触碰反应、无角膜反射、踏板反射消失,即视为达到完全麻醉状态。手术过程中如果发现动物抽搐、排尿,说明麻醉过深,应立即进行急救。

若小鼠出现复苏迹象:若实验还没有完成,小鼠接近苏醒,需及时将麻醉瓶(气麻)放在动物口、鼻处,给予辅助吸入麻醉或可临时适当补加麻醉剂,一般每次补加剂量不超过注射总量的1/10~1/5。

注意保温:在麻醉状态下,小鼠的体温调节中枢被抑制,不能自行调节体温,小鼠很容易在环境中失温死亡。所以麻醉状态下的小鼠应放在热台上,并在手术结束,小鼠完全苏醒后方可放回笼架。

在进行动物麻醉实验时,要根据实验目的以及疼痛等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联用药物,保障动物福利,提高手术操作安全性,方可获得更稳定可靠的实验数据。

 


河南中模生物技术研究院1
河南中模生物技术研究院
河南中模生物技术研究院
河南中模生物技术研究院
0371-63791870
河南中模生物技术研究院